“呼死你”早于2003年便已存在。 当时该体系的用户为城市管理行政执法局(城管执法局),执法人员以此处理城市“牛皮癣”问题。 不像今天“呼死你”,那时城市管理行政执法人员语音警告。 据《扬子晚报》2003年1月1日报道:执法人员可随意设置频率,对遗留在大街小巷的“牛皮癣”手机、电话进行以上语音提示直到手机、电话处于关机、停机状态。
这一行为当时还遭到质疑,有律师向媒体分析通信干扰是否属于合理处罚,“呼死你”若无法律支撑,一定程度上构成违章者人身侵权行为。
如今,“呼死你”的生存形态已经不限于最初的语音呼叫了,轰炸频次也更疯狂了。 据腾讯安全内容风控专家杨红介绍,目前全网至少3000多家网站将卷入“呼死你”短信狂轰滥炸中,日均约160万条短信将用于打击。
他说:“我们以前有个数据显示,在百度指数搜索中,'呼死你','轰炸'等数量占比在过去几年里大幅上升,而且还在上升,这个占比在不断夸大和扩大。” 腾讯守护者计划的保障专家黄汉川表示。
如果说市场的需求存在为短信轰炸提供了温床的话,作案成本低廉和技术门槛不高的事实则更促成了这一混乱局面的出现。
杨红说,目前基本每一个站点都会有一个短信验证界面,在站点未设安全措施的情况下,作案人员可零成本使用该界面进行短信轰炸。
广西侦破的第一起短信轰炸事件,当事人卓某健并未学习过计算机方面的知识。 他只要将短信轰炸服务挂到平台,便能直接向外销售。 从价格方面来说也是非常低廉的,10-38元包一个月,买东西的用户提交自己想要轰炸的手机号后,便可将该手机号集中批量发送短信。
购买短信轰炸服务同样属于违法行为
发表评论